政协信箱

关于大力提升农牧区土地综合效益的建议

 

提 案 者:王勇钧    

案  由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性治理,大力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2022年,鄂尔多斯市相继出台优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政策,全力支持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和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持续强化政策、财税、金融、科技、土地、产业配套等全要素保障。2023年10月16日,《伊金霍洛旗“十四五”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伊政发〔2023〕88号)正式印发。规划提出要把我旗建设成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养殖业的大规模增长,势必对饲草料以及土地种植效益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我旗西部地区作为全旗农牧业的主战场,较沿黄河旗区的耕地数量少,产量小,规模化程度低。现存耕地和大量草牧场经营分散,重保护、轻效益,旗内的土地产出难以支撑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对饲草料的巨大需求,存在的供需矛盾急须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和产业整合等一系列措施形成的组合拳来破解。

存在问题

1.现存耕地产量低,无法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经营,大量的宜草宜牧土地未能高效利用。全旗现存耕地因流转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承包经营权责履行存在较多纠纷隐患,导致大量土地由村民给承租方个人短期承包,分散式经营,无法形成长期、稳定、高效、规范的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中小种植户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信息,导致土地产量普遍偏低。以玉米为例,2022年,全旗玉米播种34.05万亩,产量9.91万吨,亩均单产仅291公斤。同期达拉特旗玉米播种面积156.97万亩,产量77.07万吨,亩均单产为491公斤。全旗范围内有大量的可开发利用的草牧场分散在农牧民手中,仅仅依靠自然恢复满足散养放牧,无法集中规模化发展饲草料种植产业和规模化养殖业。

2.分散式经营模式无法形成有效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现有模式科技含量、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较低。广泛分布于全旗的中小规模分散式种养殖,导致经营集中度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上下游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性差。养殖形成的粪污资源无法在种植中高效利用,种植产品无法通过深加工转化为饲料提升产业附加值。造成种养分散分割,资源利用率低,无法形成有效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

建  议

1.由政府部门引导鼓励将小散户的耕地、草牧场以入股或流转的形式集中到村集体,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委托或合作的形式交由种植、养殖、肥料、饲料相关联的大型企业规模化经营,形成规模效益和产业循环。政府部门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规范流转行为,约束承包者和经营者的权利责任,维护其公正合法权益。引导流转行为由短期随意向长期稳定过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入大型企业的长期资金从更高的维度实现产业的整体规划和长久经营,实现种地必须养地的初心。逐步将村镇集体经济和大型企业链接起来,使种植、养殖、肥料、饲料等产业多点开花,走出一条种养结合良性循环、农业链条发展的好路子,培育农业产业集群。

2.鼓励大型企业协同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水肥高效利用、人工牧草种植等新模式的技术创新和大范围推广应用。各级政府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针对本地区优势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技术创新。要充分利用我旗草牧场优势资源,为草牧场上进行饲草料种植适度政策松绑,以保护为基础,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科技创新提升闲置草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逐步实现“向草要肉”“以草代粮”。

3.现有的支持政策仅局限于养殖业本身,要对养殖上游的饲料产业和下游的肥料产业出台同等力度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链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去年以来,市政府层面连续出台了支持肉牛产业、奶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对养殖产业关联性极强的生物有机肥和饲草料生产加工行业的鼓励政策却严重缺少。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势必会带来体量庞大的粪污资源化利用需求和饲草料需求,因此,要形成产业的协同效益和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应当对上下游产业也制定必要的支持政策,促进产业链条全面发展。

提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