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他山之石

履职丨委员有担当 政协有活力

作者:  来源:  添加时间:2017-03-01 

  导语: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政协就服务、管理委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极大地激发了委员的履职使命、责任和担当。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政协不断树立新理念,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拓展新领域,提升新效果,就服务、管理委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极大地激发了委员的履职使命、责任和担当。

  挑兵选将,前移委员管理关口

  为了保证委员的代表性和履职能力。在换届筹备中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将“关口”前移,主动参与“征兵”。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向盟委建议,主动与组织部、统战部协商沟通,推荐代表性强、影响力大、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思路多、想做事、有担当的人作为委员人选。二是进行“双向选择”。在选拔、推荐委员之前,增加了与拟选人沟通环节,在选择的同时,先了解他们意愿和想法,也给他们一个选择权。

  创新形式,构建网格化管理模式

  在构建组织网络上下功夫,形成对委员管理的无缝连接和全覆盖。

  一是强化委员联络处职能,加强与委员的日常沟通联系。

  二是按照委员所在界别和地域,把165名委员分别编为7个直属机关委员组和13个旗县市委员活动组。旗县市委员组组长由旗县市政协主席担任,直属机关委员组组长由专委会主任担任,并将各组长的管理任务直接纳入到政协机关的目标责任制中。

  三是盟政协主席会成员分片负责,联系指导专委会、旗县市政协,协调解决委员需要解决、专委会及旗县市政协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是要求各民主党派、委员所在的部门单位、乡村社区承担相应的联络与管理工作,鼓励委员发挥界别中的代表作用。

  定期“充电”,提升委员履职能力

  以强化培训为切入口,不断推动相关工作。

  一是换届之初,对委员进行“岗前”培训。让委员尽快了解、掌握政协基本知识、统战理论等,强化委员的主体观念、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工作信心。

  二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每年对委员进行轮训。近年来,已先后组织委员在全国政协培训中心、清华大学、井冈山干部培训学院、厦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河南兰考等地开展学习培训。

  三是每年开展履职技能培训。提高委员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度,提高委员撰写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水平。

  四是利用委员活动组开展定期学习,让委员了解最新的形势、法规、任务、政协理论等相关知识。

  五是将“委员之家”“文史资料室”定期向委员、政协工作者开放,为他们学习文件、查阅资料、交流探讨提供场所与便利。

  六是盟政协专门拿出经费,为委员订阅了《中国政协》等报刊、杂志,为委员自学提供方便。

  七是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部门领导就国家大政方针、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作辅导报告或情况通报,发放《委员参阅》等学习资料,确保委员履职时知情明政。

  建立机制,激励、约束委员行为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当地特色、委员特点、履职特需的有关机制。

  一是建立委员考核、通报等制度。制定了《委员履职量化考核实施办法》,量化出席会议、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提交调研报告、参加活动、委员培训等目标,在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定期进行通报,让委员之间有所对比;要求常委每年年底提交书面履职材料,部分常委还在当年的第4次常委会议上进行述职;将每位委员履职情况定期汇总,建档立卡,作为委员表彰、连任的重要依据。

  二是完善委员激励制度。每年开展优秀提案、优秀社情民意、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委员和优秀提案办理单位及个人评选活动,对连续获得奖励的,优先推荐为下一届委员建议人选;对少数特别优秀的委员,政协组织向组织、人事部门和所在单位积极推荐,建议在干部提拔时作为重点对象。

  三是建立委员约束机制。根据每年对委员履职的考核情况,对履职不到位、排在后面的委员,及时加强沟通,开展诫勉谈话,防微杜渐。四是按规定定期将一些履职好的委员事迹在不同媒体上予以刊发,让更大范围的群众看到委员的履职成效和风采。

  服务关爱,增强委员归属感

  在周密服务、真心关爱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委员的归属感。

  一是提供有力保障。盟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保障政协委员履职的意见》,要求委员所在单位为委员在政协履职提供时间、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解决委员后顾之忧。

  二是为便于委员履职,建立了盟政协提案网络管理系统,使委员提案的提交、审查、交办、咨询、办理答复等工作都能够线上完成,实现管理单位、承办单位和政协委员三方的实时交流。

  三是为方便委员参加会议、活动,盟政协在会前、活动前进行联系、对接、指导;在会中、活动中及时短信提醒、全程服务;在会后、活动后认真反馈相关信息和成果。

  四是要求每个政协工作者都要用亲和的态度去对待、引导委员,特别是尊重委员们提出的各项意见、建议。

  五是利用建立“委员之家”、走访约谈委员、创建网络信息平台、协调委员所在单位等方式,加强与委员及委员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六是召开委员联谊会、迎新春茶话会等活动,展现委员才华,营造团结、民主的氛围。

  七是不定期举办党派、界别等座谈会,聆听委员心声、意见和建议,解决他们关心、关注的问题。

  搭建平台,提升委员成就感

  搭建各种平台,为委员发挥所长、履职圆梦提供方便。

  一是每年年初下发《政协工作要点》,让每个委员都能知晓年度重点工作,在选择平台时能够有目标、有准备。

  二是以民主协商为平台,打破以往地区、界别、活动小组的界限,让委员广泛参与,各展所长。

  三是以民主监督为平台,对群众反映存在问题多、意见大的窗口单位进行评议,促使相关部门单位改进工作。

  四是以新型“智库”建设为平台,就有关行业、有关问题集中盟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寻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特别是利用政协理论研究会,研究解决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

  五是以发挥政协“减压阀”“润滑剂”作用为平台,利用委员参与,积极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工作。

  六是以扶贫济困为平台,发挥企业家自身优势,针对困难地区、困难家庭积极开展各种暖心活动等。

  七是以打造政协书画院为交流平台,培养委员的兴趣爱好,在提高委员艺术素养的同时,加快了对外交流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