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考察调研

关于全旗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  添加时间:2022-03-25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借力于金融产业,金融产业依靠于实体经济,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才能共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立足我旗煤炭资源优势,围绕如何依托“大煤炭”产业,构筑“大金融”格局,打造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畅通发展的经济生态这一主题,旗政协组织界别委员及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现状 

  (一)金融产业方面 

  我旗现有金融机构54家,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24家(国有商业银行8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5家,地方法人银行7家,信用联社1家,村镇银行3家)、保险公司22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8家(小贷公司6家,其中1家正在注销;融资担保公司2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99个。 

  截止10月底,全旗24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4.17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93.69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99.96亿元),较年初496.32亿元降低2.15亿元,降幅0.43%。各项贷款余额208.66亿元(其中投向“三农”贷款余额为84.02亿元,较年初92.47亿元降低8.45亿元,降幅9.14%;投向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69.00亿元,较年初 97.4亿元减少28.4亿元,减幅29.16%),较年初220.63亿元减少了11.97亿元,减幅5.43%。首次出现存贷双降,存贷款比例为100:42,较年初降低2个百分点,较全市9月存贷比100:85低了43个百分点,贷款大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不良贷款累计余额1.27亿元,较年初下降了0.24亿元,降幅15.88%,不良率为37.88%,较年初不良率59.51%下降21.63个百分点,低于全市8.09%的平均不良率水平;我旗22家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约4.35亿元,较同期4.03亿元增幅7.94%,理赔支出0.97亿元,较同期0.48亿元增幅102.08%,理赔率22.42%,较同期11.91%增加了10.51个百分点。全旗保险深度为0.77%,比全市6月底保险深度1.13%低0.36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2077.36元/人,高于全市6月底保险密度1955.34元/人122.02元,全旗保险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市水平;5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约3.35亿元,较年初增加0.812亿元,增幅32.16%。不良贷款余额1.3亿元,较年初下降了0.24亿元,降幅15.88%,不良率为37.88%,较年初不良率59.51%下降21.63个百分点;2家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余额约3.5亿元,较年初降低3.81亿元,降幅52.27%,担保不良率80.35%,较年初47.30%上升33.05个百分点。  

  (二)实体经济方面 

  全旗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共有52家,其中煤炭企业38家,非煤企业14家。1-10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9.94亿元,同比增长1.5%。从行业看,煤炭开采、洗选实现产值493.63亿元,同比减少2.4%;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实现产值37.47亿元,同比增长18%;火力发电实现产值15.44亿元,同比上涨3.2%。 

  1.煤炭企业情况 

  煤炭经营企业38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8家、集体所有企业7家、私营企业23家。全旗共有煤矿75座,其中25家集团式企业所属煤矿56座,非集团所属煤矿19座。集团式企业总部设在旗内的有5家,所属煤矿18座;企业总部设在旗外的有20家,所属煤矿38座。全旗煤矿总核定产能2.1035亿吨/年,实际产能2.1035亿吨/年。其中企业总部在旗内的煤矿核定产能2670万吨/年,实际产能2670万吨/年;企业总部在旗外的煤矿核定产能1.8365亿吨/年,实际产能1.8365亿吨/年。1-10月份,全旗共生产原煤1.67亿吨,同比持平。全旗共销售原煤1.67亿吨,同比持平;实现煤炭销售收入约495.26亿元(按每月煤炭销售量和均价相乘累计计算),同比减少23.28亿元,下降4%;煤炭行业企业共缴纳税费约132.82亿元,同比增加10.63亿元,增长8.7%。 

    2.非煤企业情况 

  非煤工业企业14家,其中化工企业4家,电力企业5家,水、热力供应2家,建材企业2家,装备制造企业1家。1-10月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柴油30.14万吨,同比增加14.96万吨,增长98.55%;石脑油14.43万吨,同比减少0.94万吨,下降6.16%;煤制天然气27.53万吨,同比增加5.1万吨,增长22.68%;发电量8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7亿千瓦时,增长3.5%。非煤行业企业共缴纳税费约19.31亿元,同比增加1.9亿元,增长11%。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金融产业运行质量不高 

  我旗金融产业服务体制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健全,结算手段、功能落后,部分银行业务仅为上级机构吸收存款,脱实向虚经营理财产品及提供银行存取款的金融服务,金融业仍处于传统运营状态。金融服务内生动力不足,银行沉淀的资金相对不充裕,没有证券、期货、基金、租赁、股权投资等共生业态,金融产品单一。市场化化解金融风险的多极支撑体系尚未形成,存款规模小,贷款规模受限,存贷双降,链锁传导,存量金融资源与金融风险恶性循环。加之,金融业“互联网+”建设相对滞后,金融服务便利化程度不高,未彻底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金融产业的贡献在整体经济体量中占比较小。 

  (二)实体经济贡献地方不够 

  我旗实体经济主要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主,围绕煤炭开采生产单位较多,产值总量也较大。但是煤炭生产单位多为集团式组织管理,所属生产单位和经济实体呈现车间式分布格局,生产经营产生的利税未能体现在当地,一定份额的结算资金外流,资源优势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加之,实体经济投资项目储备不充分,延长产业链、转型升级、以商招商的产业生态没有形成,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乏力,导致地方财力新生增长极不足。 

  (三)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发力不足 

  应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的升级要求,而现有金融产业运行体制和经营模式落后,金融服务仍追逐重资产抵押,对轻资产重经营的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够。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信息不对称,融合度不高,“想贷款贷不出来,想放贷放不出去”,金融供给与需求错位,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不能契合式发展。加之,实体经济如在当地融资受限,会寻求跨区域金融支持,导致跨区域金融合作,从而周转和收益资金流入异地循环,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未形成互助赋能、互通发展的良性态势。 

  三、对策与建议 

  结合我旗经济发展现状,我们应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服务扶持、企业主动发展、政府统筹引导的作用,建立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三者互促互补、协调推进的“三位一体”联动发展机制,发挥联动效应,形成共享三赢的良好经济生态。 

  (一)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扶持作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金融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讲话精神,结合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要求,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更好的发挥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持作用,持续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积极推进金融改革。为了提高金融产业运行质量,促进金融业产业化发展,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服务理念,不能只停留在储蓄、放贷、结算、理财层面,而是要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提供优质的、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改变金融业以存贷差为主的收益结构和发展路径,拓宽服务领域,如将金融工具导入风险投资,期权交易,债权流转等领域。同时创新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用好用活各种金融产品,积极推动利率、期限、额度流程等方向创新,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方位授信支持;积极稳妥推开农村牧区“两权”(农村牧区承包土地(草牧场)经营权、农牧民住房财产权土地确权)抵押融资,盘活农村牧区存量资产,优化金融服务。 

  二是建立银企帮联发展机制。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办要会同相关部门、各大银行共同成立银企帮联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重点企业、重点支持项目和风险预警企业的帮联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金融与实体经济沟通商榷工作,运用好互联网链接新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无缝对接,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式的金融服务,争取不拖贷、不压贷、不缓贷,解决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是促进信贷投放合理适度增长。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办要积极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向上级行营销推介企业、项目的力度,争取信贷审批权限,积极稳妥地扩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和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小微企业、“三农三牧”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二)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 

  一是发挥资源优势,扩大经济效益。打破我旗企业车间式分布格局现状,将我旗境内所有企业都注册成为独立法人机构,资金就地结算,税收就地清缴,利润当地体现,最大限度地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遏制资金外溢,打造吸附资金的洼地。同时,企业资金就地结算将资金大量汇集到当地金融领域,形成资金的规模效应,促使金融业贷款规模放大,将为整个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融资保障,进而激发企业再投资和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形成互惠互利、互促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 

  二是积极研究和利用金融政策。密切关注国家宏观金融形势,用足用好用活国家金融政策,合理利用金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周转率。增强资金流动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抢抓自治区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有利契机,加强股份制改造,主动融入资本市场,通过利用创业板板、新三板和自治区股权交易中心实现股权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企业与产业化债券市场对接,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三是主动加快转型发展。各企业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承担起主体责任,合理规划经营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发展;树立诚信经营理念,高度重视诚信建设,按照政府和银行要求,实事求是提供企业的生产经营、融资、财务、担保等情况,真实反映企业发展状况;及时依法缴纳税费,以诚信赢得发展。 

  (三)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一是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延长金融服务产业链,构建渠道让担保、保险、银行业之间充分有效对接,将金融风险承担无限延长。如对一些风险投资、期权交易、债权流转实行对投资的担保、保险、再担保、再保险,形成联动式分担机制降低金融风险,从而带动金融产业良性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风险应急处置预案,重点监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严防挤兑风险;积极主动协调自治区银监部门和相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资产,降低区域金融风险。推动风险企业处置,全面摸排全旗各类企业贷款及融资担保情况,重点监测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建立风险预警企业数据库,密切关注企业投资、负债和对外担保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对企业市场前景不乐观,不具备竞争优势、现金流小、难以支撑的风险企业,要通过资产重组、债转股权、存量盘活等措施化解风险。 

  二是引导完善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建设。抓住伊金霍洛旗县域金融工程试点旗县的重大机遇,结合房地产去库存的政策,通过实施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和设立新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争取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机构落地,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新型市场主体;研究确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名录。责成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摸底梳理排查全旗各类企业,按照“保护优质企业、帮扶正常企业、兼并重组企业、淘汰僵尸企业”的原则,分期分批研究确定需要银行重点扶持的企业和项目名录,结合银企帮联机制,制定“一企一策”扶持政策,形成联扶、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名录库,将有上市意向和潜力的企业纳入库中,邀请国内知名证券专家定期开展资本市场相关培训和政策辅导,引导帮助企业上市。 

  三是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好各大国有企业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信用度,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如利用圣圆能源集团的国有企业骨干引领作用,整合、引领各煤炭及相关产业,形成龙头,发挥其规模集聚效应,改变煤炭产业散、乱、小,且无竞争力、无话语权的被动局面,形成伊旗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新方案;通过增资扩股进一步扶持圣圆担保公司发展壮大,增强融资担保能力。 

  四是加大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由旗财政出资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鼓励银行投资入股,支持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业、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撰稿人: 王博)